杨旭谈中日足球青训差异:主动思考能力最关键

  • 时间:2024-11-20 00:37:00|
  • 来源:24直播网

在直播吧11月20日的新闻中,关于18强赛第6轮国足与日本队的比赛结果,国足以1-3失利。前国脚杨旭在个人的社交媒体上谈及了中日足球青训之间的巨大差距。

杨旭严肃地指出中日足球青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首先,关于攻防转换的速度,他表示,从小我们就没有注重培养孩子在丢球瞬间的反应速度,这使得我们在成年后的比赛中难以快速适应高节奏的攻防转换。

其次,他谈到了持续的压迫。他提到,中国的小球员在训练中更多的采用是延缓的压迫方式,而日本的小球员则更多地实践持续的全场压迫。因此,当他们成为成年队员时,日本队伍不会采取保守的防守策略,而是会持续以高强度进行压迫。

第三点关注的是高强度比赛的体能储备。杨旭指出,若没有足够的体能储备,谈论技术意识就变得毫无意义。他观察到,当中国孩子到日本后,他们往往只能坚持到比赛的三四节,剩余的比赛他们往往已经没有足够的体能。

第四点涉及到运控带球的方向。杨旭表示,中国孩子在运球时更多的是向前、向左、向右,甚至是向后,而日本足球已经将运球方向细化到八个。

再谈到小范围控球在高强度持续压迫下的表现,杨旭认为中国孩子更倾向于在大范围内展示个人的速度和突破能力,而日本则更注重在小范围内快速控球,以及在受到压迫时如何做摆脱和突破的技术动作。

第五点关注无球跑动。杨旭提到,中国孩子在无球跑动方面表现最差。他们并不理解无球跑动的真正含义。而在日本,无球跑动被细致地教导,并强调无球跑动不仅仅是跑动,更需要在高强度对抗中做出即时的反应和快速的决断。

最后一点,杨旭强调了主动思考能力的重要性。他表示,中国孩子的主动思考能力非常差,而日本的小球员在这方面的表现非常出色。在日本足球中,孩子们更多地通过自己的判断来阅读比赛,而不是仅仅听从教练的指挥。教练员会给孩子一个范围,让他们自己填写内容,而中国的教练员则更倾向于告诉孩子应该如何踢球。

总体而言,杨旭的这番言论直指中日足球青训的差距所在,也为我们提供了改进的方向和思考的空间。